一、試樣預處理
絕緣油試樣需遵循 ISO 3733 或 GB/T 4756 標準完成取樣,采用潔凈干燥的玻璃容器密封存儲,避免污染與揮發(fā)性成分損失。測試前需將試樣在 (20±5)℃ 環(huán)境中恒溫靜置 ≥24h,以消除取樣過程中引入的氣泡及溫度梯度。若試樣含有機械雜質,需通過 ≤0.8μm 濾膜過濾(遵循 GB/T 507 相關要求),過濾過程應避免產生新的氣泡。
二、儀器校準與電極處理
電極系統(tǒng)校準:
電極間距需通過 量塊 或 千分尺 校準至 2.5mm±0.02mm,電極表面粗糙度應優(yōu)于 Ra≤1.6μm,采用 800 目以上砂紙 沿同一方向打磨,確保表面平整無劃痕。電極邊緣應無棱角,避免尖放電影響測試結果。
儀器性能驗證:
使用 標準油樣(介電強度已知且穩(wěn)定性符合 IEC 60156 要求)進行校準,驗證升壓速率(通常為 2.0-2.5kV/s)及電壓測量精度(誤差≤±3%)。校準周期應不超過 12 個月,期間若更換電極或儀器維修,需重新校準。
三、測試流程控制
油杯填充與脫氣:
試樣注入油杯時需沿杯壁緩慢傾倒,避免產生氣泡,填充后靜置 10-15min 以逸出微小氣泡。對于高黏度油樣,可適當延長靜置時間或采用真空脫氣預處理(遵循標準方法)。
擊穿測試操作:
啟動儀器預熱 ≥30min,確保電壓輸出穩(wěn)定性。
采用 連續(xù)升壓法,升壓速率控制在 2.0-2.5kV/s,直至試樣擊穿,記錄擊穿電壓值。
每次擊穿后,需用 石油醚 清洗電極并干燥,間隔 ≥5min 后進行下一次測試,每組試樣需完成 5 次有效測量(剔除第一次擊穿值或異常值)。
數(shù)據采集與處理:
取 5 次有效測量值的算術平均值 作為介電強度結果,單次測量值與平均值的偏差應≤±10%,否則需重新測試。若數(shù)據離散性過大(變異系數(shù)>15%),需檢查試樣均勻性或儀器狀態(tài)。
四、質量控制標準
1、環(huán)境條件控制
測試應在 溫度 (20-30)℃、相對濕度≤75% RH 的潔凈環(huán)境中進行,避免強電磁場干擾。油杯及電極需保持干燥,每次測試前用 無水乙醇 擦拭電極表面,防止水分或污漬影響擊穿電壓。
2、儀器性能指標
電壓輸出特性:
輸出電壓波形應為正弦波,失真度≤5%,峰值因數(shù) 1.34-1.48(符合 IEC 60243-1 要求)。
電極系統(tǒng)要求:
電極材料應為黃銅或不銹鋼,直徑 25mm,邊緣倒圓半徑 2.5mm,表面硬度≥120HV,確保長期使用無明顯磨損。
測量精度:
電壓測量誤差≤±3%,時間控制精度≤±5%(如靜置時間、升壓速率控制時間)。
3、標準方法與結果判定
參考標準:
測試方法需符合 GB/T 507、IEC 60156 或 ASTM D1816 現(xiàn)行有效版本,不同標準的差異(如升壓速率、電極間距)需在報告中明確說明。
結果判定準則:
新油介電強度(25℃)通常需≥40kV(適用于 10kV 及以下電壓等級設備用油,具體指標依設備要求而定)。
運行中油的介電強度下降幅度超過 30% 時,需結合其他油質指標(如酸值、色譜分析)綜合判斷設備絕緣狀態(tài)。
4、質量控制關鍵點
人員資質:操作人員需經專業(yè)培訓,熟悉儀器操作流程及數(shù)據異常處理方法,每年至少參加一次能力驗證或比對試驗。
期間核查:每季度使用標準油樣進行儀器性能核查,記錄擊穿電壓值與標準值的偏差(≤±5%),確保儀器穩(wěn)定性。
記錄與追溯:測試記錄需包含試樣信息、環(huán)境條件、儀器校準狀態(tài)、測試參數(shù)及原始數(shù)據,記錄保存期不少于 5 年,以備追溯。
五、異常情況處理
若測試中出現(xiàn) 連續(xù)兩次擊穿電壓低于標準值的 80%,需重新取樣并檢查以下項目:
試樣是否污染或受潮(可通過卡爾費休水分測定驗證);
電極表面是否存在碳化物殘留(需徹清洗或更換電極);
儀器升壓速率是否超出標準范圍(通過示波器監(jiān)測電壓上升斜率)。
通過上述測試流程控制與質量標準的嚴格執(zhí)行,可確保絕緣油介電強度測試結果的準確性與重復性,為電力設備絕緣狀態(tài)評估提供可靠依據。
電話
微信掃一掃